冯骥才“四驾马车”将展示跨领域文化大家风采
一场独特的展览“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将于9月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集中展示冯骥才作为著名画家、作家、文化遗产保护践行者和倡导者以及大学校园的人文耕耘者的跨领域文化大家风采。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冯骥才就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文化小说几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家之一,许多名篇佳作传播深广,受人喜爱。除了笔“写”,他还笔“绘”,遵循文人画“抒写性灵”与“意境至上”的传统,又追求适合当代审美的“可叙述”意蕴,在画坛独树一帜。近10年来,冯骥才更是身体力行地倡导文化遗产保护,情动社会,影响深广;同时又涉入大学教育,建立起一座特立独行的人文学院,倡导人文树人。此次展览,将展示其近80件绘画作品、160余种中文版本的文学作品、30种中外课本以及大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教学科研的出版成果,还有他笔下一些文学名篇的手稿和早期古典绘画的摹本。届时,冯骥才大型画传图书《生命经纬》也将由三联书店推出。
本次展览由文化部、国务院参事室、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kaiyun电子 、中国作协、天津大学、中国美协、中国民协、北京画院主办,天津市文联、开明画院、今晚报社、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北京画院美术馆协办。展览至9月18日结束。
----------------------------------------------------------------------------------
相关阅读
冯骥才:我的“四驾马车”
◎ 绘画:文学于我是一种责任方式,绘画则是一种心灵方式。所以我说,人为了看见自己的心灵才画画。
◎ 文学:我们这代人的命运因与时代纠结太深太紧,责任二字天经地义。它一头在骨子里,一头在笔管里。
◎ 文化遗产保护:它是养育我们的精神的母亲。如今她遇到麻烦而且是大麻烦,有什么理由不撇开个人的事,牢牢守候在她的身边?
◎ 教育:学院的背后应是独立思考与活跃自由之思想;学院的面孔应是一种由深厚的文化积淀养育出来的文化气质和明澈镇定的目光。 [详细>>]
(编辑:子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