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穿越历史沉淀与现代光影的长河

时间:2014年02月0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雨檬

穿越历史沉淀与现代光影的长河

——记中国首届篆刻艺术名家作品收藏展暨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二期落成仪式

  

展厅内景

  

篆刻艺术展品

  “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稳定、适中与包容,作为广西美术馆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以数字“五”贯穿整个场馆设计,五边的外形、五角形的天井、五角形的内墙、五角形的展柜……以此预示着中国篆刻艺术的稳健发展。

  继广西(中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篆刻精品展之后,春节前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迎来了其第三个重大展览:“传承经典·收藏文明——中国首届篆刻艺术名家作品收藏展暨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二期落成仪式”。该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广西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广西美术馆、广西城投综艺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广西城投置业有限公司协办,将持续到4月20日。

  >> 内容全面多元

  本次展览在内容上力求全面、多元,既囊括了多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顾问、研究员的作品,也展示了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等海外篆刻名家的作品,同时,广西地区优秀篆刻家的作品也极具代表性。展品中还有当代工艺美术大师林亨云、林飞等人的纽制作品,以及满维起、张鸿飞等14位书画家创作的作品。篆刻印稿的展示是本次展览的特别设计,以帮助观众深入了解篆刻创作的全过程,这也是在全国篆刻艺术展示当中的首次尝试。展览还展出了印谱、手卷、册页和书籍、四大名石以及印文化工具,这部分展品表现了中国篆刻作品承载和流传的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兼容性。另一方面,书画作品的展出也展示了中国“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存在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篆刻艺术,而不是狭隘、片面地点到为止,更不想做成业内人士的小范围交流,篆刻一定要走大众化路线,但不能让观众曲解篆刻,只有把最好的、最顶级的呈献给观众,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篆刻之美,篆刻才不会流于世俗。”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馆长骆芃芃介绍道。

  >> 突出特色与功能

  本次展览不仅在篆刻展品上精益求精,在展厅布置上也匠心独运,延续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此前在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和在恭王府举办的“江山多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的展陈风格,继续推进篆刻艺术展展陈方式的创新,屏风、竹帘、百宝阁、茶道、文房用具等大量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展厅设计当中,与古朴的篆刻作品相映成趣,印章图案的过门石等细节处理更体现出主办方的精心着力打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不禁令人有把玩印章、品味香茗的冲动。据骆芃芃介绍,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的落成为篆刻艺术的展示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它绝非仅是把作品挂在墙上的展示空间,更是专门展示篆刻艺术的特色化功能性场所。

  >> 增加趣味互动

  作为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二期落成标志的数字化展厅,无疑是整个篆刻艺术馆最令人震撼的部分,科技与艺术在这里相得益彰、完美融合。

  18米宽的超宽LED屏、全息投影、移动式触摸屏、手机二维码等现代科技不断冲刷着观众对传统展览的认识,LED屏上放映着由3000多年篆刻艺术历史浓缩而成的7分钟短片,优秀的篆刻艺术作品不断在超宽的荧屏上滚动播放,闪烁间,眼前像是流过一条历史的长河。由于中国篆刻艺术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因此所有展示内容都采用了中、英两种文字诠释,代表了中国篆刻艺术已走向国际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儿童的艺术普及教育,展厅特意在成人使用的互动式电子触摸屏下方设置了适合小观众使用的触摸屏,展示内容也特别为小朋友设计为卡通文字和图片,由此可以想象出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站在触摸屏前人机互动、其乐融融的场景。

  为了增加趣味性与互动性,数字展厅内还有一个颇有创意、锦上添花的投影互动功能——“步步莲花步步开”,按照既定的路线,观众每走一步,脚下含苞待放的莲花影像便会绽开,花中一枚古印影像慢慢浮现,莲花随之隐去……五朵娇艳的莲花刚好围绕数字展厅一圈,与头顶泛着淡蓝色光芒的繁星天幕交相辉映,营造出亦真亦幻的绮绚天地。除了各种高尖端设备与技术,展厅中央还布置了陈列着古代印章的实物展柜,历史的沉淀与现代光影形成强烈对比,恍如穿越。

  作为此次展览和数字化展厅的总体策划和设计者,骆芃芃对传统展览展陈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技手段的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必须细细沉心品味,慢慢把玩,而不是走马观花。传统展览的展陈方式必须改变,四白落地的墙上挂几幅字,这根本满足不了现代人的审美期待,篆刻艺术必须和今天人们的审美融合在一起,一起前进。数字化的展馆必须要有趣味性,让观众融入其中,不然再震撼的高科技也会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感”。

  目前专门展示篆刻艺术的篆刻馆尚不多见,数字化的篆刻馆更是凤毛麟角,相信信息时代的到来、展陈方式等形式的开创性转变,将会为中国印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让更多的观众享受到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


(编辑:单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