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kaiyun电子 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新疆克州慰问

时间:2016年01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何瑞涓

为“西陲第一哨”的战士放歌 为古丝路要冲的人民抒怀

——记kaiyun电子 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新疆克州慰问

【视频】kaiyun电子 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新疆克州慰问

  雪山皑皑,四面环绕,斯姆哈纳哨所静悄悄。

  这里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古丝绸之路要冲,位于海拔近三千米的帕米尔高原,在祖国的最西端,每天,边防战士们在这里送走祖国的最后一缕夕阳。这里,被誉为“西陲第一哨”。

  1月10日这天,边防战士黄正涛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从未谋面过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姜昆教给他一个相声“正反话”,说还要来当面教他怎么说。从未说过相声的黄正涛突然变为姜昆的“亲传弟子”,格外激动。他和战友铆足了劲儿练习,等着第二天来向姜昆“叫板”,也给姜昆一个惊喜。

  第二天一早,天还黑着,在kaiyun电子 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的率领下,姜昆和关牧村、殷秀梅、戴志诚、刘全利、刘全和、周宇、霍勇、齐峰、何春梅、刘洪彪、刘殿卿、彭一超、张晓芬、桐瑶、阿力木、四郎贡布、索朗德吉、王璐、牟强、杨刚、艾克拜尔·阿不都热衣木、麦麦提江·肉孜等艺术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的演员,以及廖恳、黄永军等有关方面负责人等一行人就乘车出发了。这是kaiyun电子 、中国杂技家协会、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办,kaiyun电子 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新疆文联等承办的“我们的中国梦”kaiyun电子 文艺志愿服务团慰问活动。1月9日至12日,服务团先后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西陲第一哨’和克州边防支队慰问演出三场,并进行多次书画、摄影交流,在克州演出一场之后,从首府阿图什奔赴斯姆哈纳哨所,往返千里,去慰问边防战士们。

  战士们把锣、鼓都拿出来了,横幅拉起来,小马扎搬出来,附近的柯尔克孜族居民也骑着马来了,穿着隆重的民族服装,姑娘们还画了精致的妆容。村子里的柯尔克孜族老妈妈布茹玛汗·毛勒朵也来了,她几十年如一日地把边防战士们当作自己的儿子,自发地与他们一起巡边护边,战士们巡逻到了村里,她就做饭给他们吃。她还捡了很多白石头,在上边刻上“中国”二字,送给战士们和乡亲。这一天,她亲手炸了馓子,早早地带过来,给艺术家们尝一尝。十几年来头一次有首都北京的这么多艺术家来这里,乡亲们格外激动,像过节一样。

  就在雪山下,小小的哨所院子里,一场饱含浓浓军民情的慰问演出开始了!

  慰问演出:“为战士们演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哨所在海拔两千九百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歌唱家关牧村一来,就有了高原反应,头晕,胸闷。她一点也没有表露出来,笑容满脸地走到战士们中间,“打起手鼓唱起歌,我唱得豪情红似火,各族人民跟着党,社会主义多宽阔”,歌声轻快而动情,战士们一边鼓掌一边跟着唱。关牧村说,这是一种心情,一种感情,到了这儿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来,“就像上战场一样”,这对艺术工作者也是一次很好的精神的、体力的、情感的历练,精神上也得到了升华。

  “我从小有一个愿望,喜欢当兵。”歌唱家殷秀梅出生在黑龙江鹤岗,当时那里不收女兵,“假如收女兵,我现在肯定是个军人”。正是因为有军人情结,在殷秀梅看来,为军人演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我们在祖国怀抱里蹦啊跳啊玩啊闹啊,有那么多战士们在边疆守卫着我们,十八九岁就来到这里,默默无闻,这些人是了不起的。”三千米也是殷秀梅身体的临界点,过了三千米就会有高原反应,就要极为小心,从一下车她就尽量保存体力,“唱美声比较费力气,每次演出的时候,我喜欢饱满,喜欢全力以赴”。当她以高昂的歌声为战士们献上“一杯美酒”时,战士们都沸腾了起来,叫好声震天响。

  “遥远有多远,西陲上的第一哨,每天最后一缕阳光,惜别祖国怀抱……”这首《西陲第一哨》,是词作家曲波、作曲家臧云飞特地为此次慰问演出所创作的。出发前两天,男高音歌唱家霍勇拿到了这首歌,紧急录制出来,又传给了斯姆哈纳哨所的战士们。当慷慨激昂的音乐响起时,几十名边防战士们跟着霍勇一起唱起来,战士眼中饱含泪花。霍勇说,自古忠孝难两全,男儿报国就是最大的孝,以这首歌向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守卫边疆的战友们致敬,“在慰问演出现场,这首歌其实是战士们和我一起完成的,我给这次演唱打90分!”战士们也兴奋地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感同身受,我们很快就学会了,觉得唱的就是我们自己”。曲波为很多哨所写过歌,他觉得,送欢乐是要送一些种子,让它们在这里生根发芽,这首歌就是这样的一粒种子。黄正涛和战友也登台亮出“师傅”姜昆教的绝活儿:“我手握钢枪!”“钢枪手握我!”“我齐步走!”“我走不齐!”一套“正反话”下来,连“师傅”都称赞黄正涛“是好苗子”。姜昆、戴志诚紧随其后,表演了相声《乐在其中》,一时间哨所里笑声四处飞扬。

  滑稽表演艺术家、双胞胎兄弟刘全和、刘全利出现在哪里哪里都是笑声和掌声,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幽默。他们与战士们、柯尔克孜族居民一起互动,哑剧《摄影爱好者》引得爆笑不断;蒙古族歌唱家齐峰一曲《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慷慨悠扬;从克州走出来的歌手阿力木奉上《青春舞曲》,朝气蓬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的小伙子们表演了精湛的绳技;书画家们也为哨所战士们送上精心准备的作品。摄影家林涛、林永惠更是先行一步,在月光下启程赶往哨所,为每一位哨所战士拍摄肖像照片。战士们喜出望外,整理好军装骑上巡逻用的马,摆出最英姿飒爽的姿势。他们要把最美好的形象寄给母亲,寄给亲人,给远在千里乃至万里之外的家人拜个早年。在克州,林涛还为摄影爱好者带来了关于摄影作品版权保护的讲座,为他们提供了亟须的知识给养,连旁听的美术爱好者都纷纷说很受益。在哨所,在阿图什,在克州边防支队,艺术家和战士、群众一起,共唱共舞共乐。

  书画交流:“我要结婚了,您给我写一幅字吧!”

  头一天中午,克州阿图什市公安边防大队武警战士王耀先没有休息,抓紧拿起画笔,画了一幅牡丹,又写了一幅字“积健为雄”。他喜欢画画,平时在网上搜一些画作临摹自学。听战友们说,kaiyun电子 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到了克州,其中有一位他钦佩的画家刘殿卿,于是提前就准备好作品,等着带去请教。他不知道,刘殿卿为了此次慰问活动,头一天晚上就来到机场候清早的飞机,一夜未眠。

  夜里八点半,克州书画交流现场,边防武警战士和附近的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汉族等居民中的书画爱好者都来了,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姜昆、刘洪彪、邵志军、刘殿卿、彭一超、林永惠等铺纸蘸墨,每张字画桌前边,都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刘殿卿认真地画着一幅荷花图,王耀先目不转睛地在一旁看,随后他拿出自己的作品,请老师指点。刘殿卿对他的构图表示肯定,又鼓励他用墨更大胆一点。头一次得到专家指点,王耀先格外激动。

  “我要结婚了,您给我写一幅吧!”林永惠桌前,一位小伙子兴奋地说。“好嘞,那咱们就换洒金大红纸!您是要隶书行书还是草书?”“要隶书,您把我俩的名字也写上吧!”一幅“百年好合”一挥而就,又写上对准新郎新娘的祝福。“我妈妈要过生日了,老师给我妈妈写一幅吧!”“老师给我也写一幅!”每位书画家的桌前都围满了求字者,他们也有求必应,挥毫泼墨写了一幅又一幅,彭一超还特意写了好多张“福”字,送给居民们做春节礼物。

  77岁的全国劳动模范吴登云也来到现场。53年前,他从扬州医专毕业,风尘仆仆来到祖国的最西端乌恰县,当起了马背上的医生,扎根戈壁滩,救助了无数同胞,培养了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又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医院,被乌恰老百姓称为“白衣圣人”“帕米尔之子”。邵志军的故乡也在扬州,特意写下一幅“寿”字,又写了一幅李白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来送给他敬重的这位老乡,表达文艺志愿者对老人家美好的祝愿。

  屋子正中央,刘洪彪气定神闲,写一幅苏东坡的词,再写一幅李白的诗,一幅又一幅。为了来新疆,他把北京的好几场活动都推掉了。书画交流现场张挂着很多当地书画家、书画爱好者的作品。一进屋,看到那么多字画,刘洪彪很惊喜,在克州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居然还有这么多人热爱艺术,热爱传统文化。他不遗余力地写字,不仅仅是写给求字者,更主要是让书画爱好者可以观摩,获得启发。刘洪彪说,书画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些在克州的书画爱好者对传承民族文化会起到很好的酵母作用、种子作用,在这里进行书画交流,也是传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志愿服务:走进老百姓,才能在舞台上待得更久,站得更稳

  克州是古代三大文明、三大宗教、三大语系的荟萃之地,是古丝绸之路的南路要冲。

  1月10日,李前光带领文艺志愿者团队来到这里,他表示,通过演出与交流,表达全国文艺工作者对克州各族人民和边防官兵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是文艺工作者们深入边疆汲取艺术营养的机会。

  kaiyun电子 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廖恳介绍,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心连心艺术团来过之后,第一次有如此规模的大型文艺团体来到克州。中国杂协作为主办方之一,此次带来了多个精彩的杂技、魔术和滑稽节目,中国杂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肖世革表示,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是杂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将更多优秀作品回报人民。

  “帕米尔啊帕米尔,无数次在梦中我想走近你!你的牧场青青,你的毡房点点,你的鹰笛声声,你的牛羊成群……”在北京飞喀什又转车到阿图什的路上,女高音歌唱家何春梅写下了这首歌词。上大学时就唱“云雀唱着歌在天上飞,帕米尔啊我的家乡多么美”,如今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和战士们、少数民族老百姓在一起,她的歌声不断,到哪里都忍不住要舞上一曲。“学校里学的知识只是储备,我们还是要到生活中去,才能触发源源不断的灵感,创作出真正动感情的作品来。”

  在克州边防支队,门外两个小战士抱着鲜花,互相握手练习着一会儿送花。小战士吕洋今年19岁,他很喜欢姜昆,紧张地准备为偶像献上一束花。在整个文艺志愿者队伍里,姜昆的身影也是最为忙碌的,收“徒弟”,说相声,写书法,走到哪里都有人求合影。无论做什么,他都有求必应。令他欣慰的是,文艺界正风很浓,通过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看到,过去深入工农兵、深入生产第一线的老传统,如今又回来了,并在年轻人身上得到继承。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是文艺工作者践行自己的价值观的很好的方式和课堂。作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的主席,姜昆还希望,有更多的名家包括体制外的歌手、舞者、演员,能够走进文艺志愿者队伍,希望他们借此汲取生活的营养,感受老百姓对艺术、对艺术家的那份情感,“我想这是一种动力,这种动力能够支持他们在舞台上待得更久,站得更稳”。

(编辑:云菲)
会员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