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壮大美的《生死罗布泊》

时间:2012年06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李泽生

上世纪70年代末,在罗布泊,有这样一批地质队员,为了找到国家紧缺的钾盐矿,将自己的故乡、家庭、亲人等置之度外,明知死亡一次次地等着他们,依然铤而走险,不找到表...

电影《生死罗布泊》剧照

  上世纪70年代末,在罗布泊,有这样一批地质队员,为了找到国家紧缺的钾盐矿,将自己的故乡、家庭、亲人等置之度外,明知死亡一次次地等着他们,依然铤而走险,不找到表示钾盐存在的幽蓝的卤水不退缩、永不罢休!出发时是八个人,最后回来的只有四个人,一半人牺牲了,但他们却无怨无悔。日前上映的电影《生死罗布泊》正是讲述这段感人故事。

  死亡岸边的西部风景片

  “罗布泊”,是电影《生死罗布泊》的第一个看点。

  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地理圈在一圈圈缩小,神秘却在一层层放大。一个游弋的湖消失了,留下了一个盐壳像鱼鳞一样起伏的“大耳朵”。多少充满雄心壮志来征服此地的人们,最终多是有去无回、葬身沙海。就是历史跨进了科技发达的当代,彭加木在那里失踪,余纯顺也在离罗布泊不远的沙漠里晕倒渴死。

  如今,由天山电影制片厂组织的《生死罗布泊》剧组深入到罗布泊中心这个飞鸟不能进的神秘得谜一样的地方去拍摄以罗布泊为主体场景的电影。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地质队员就是深入到这样一个死亡之湖,以生命的代价找到了国家稀缺的钾盐矿。

  电影以航拍、平视、特写等不同的视角,拍出了罗布泊绵延无际、变幻莫测的沙漠和盐碱滩,起伏沧桑的“龙城”雅丹地貌,腐朽的千年古树,巨大的沙坑,喜怒无常的沙漠风暴和无形的荒凉与恐怖……看了电影《生死罗布泊》好像亲身经历了一次到罗布泊的探险旅游。这是一部很具特色的中国西部片,不是枪战,却是展现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和谐,荒漠与富矿的矛盾与和谐。

  拍一部有关罗布泊的电影,很艰难。他们在影视界率先对罗布泊提出了挑战。

  电影《生死罗布泊》的主创们,在那里亲眼目睹了白毛风扑天盖地而来的情景,风吹得他们的汽车剧烈晃动,车身仿佛发飘,忽忽悠悠的。而车外寒冰刺骨的白毛风将整个罗布泊笼罩在一种怪异、恐惧之中,仿佛到了鬼城……诡异的气氛和震天的怪叫如同一种强力粘合剂,紧紧地把大家定在了原地……原本,1个小时的路程,走了4个小时。他们的头发变成了“毛毡”,连自己的手指都难以插入,头发、指甲里全是厚厚的泥沙,身上、脸上到处都有沙石刮裂的痕迹。

  深入罗布泊拍摄《生死罗布泊》,反映地质队员罗布泊探矿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冒险,一次在死亡边沿的游戏。

  奇特、充满探险与猎奇的西部元素,构成了电影《生死罗布泊》的神秘魅力。

  真实感人的工业题材

  工业题材影视最难拍,一不小心就会无趣无味、枯燥难看,尤其是写实的片子。

  而现实主义写实风格的影片《生死罗布泊》却没有陷入工业化、机械化的泥沼,该片通过神秘罗布泊的生动感人的人物、故事来展现主旋律主题与道德情操。

  影片人物不多,郑建刚、冷媚、阿扎提等八个人组成了一个地质勘探队,进罗布泊探矿。起初,他们开着大车进罗布泊时,心中都装着一种梦幻、梦想,所有人都欢欣鼓舞、雀跃欢呼。然而,刚进到沙漠边沿,第一个人为了几个鸟蛋,在一个湖里牺牲了……他们继续前进,当勘探队找到第一个标志的时候,瞬间出现塌方,又有人牺牲了……他们在矛盾中继续前进。不久后,又一辆车,在塌方中连人带车被卷了进去……前进还是撤退,好像哈姆雷特反思的“是生存还是毁灭”的命题一样,他们一路不断争论和怀疑:前进还是后退?迎接他们的是死亡还是希望?

  影片的前半段,接二连三有人因为意外原因而死去;影片的后半段则是不断出现沙漠迷路的危险、汽车没有油的危险……如影随形的险情,不断地在画面上出现,一方面时刻揪着观众的心,另一方面反衬出地质队员在罗布泊找矿的艰难困苦和他们坚韧不拔、勇往无前、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他们勇敢地深入到罗布泊腹地,在罗中没有发现钾盐矿,他们又分兵两路,继续寻找……最终在罗北洼地找到了蓝宝石一样的卤水(钾盐矿),让观众内心产生突然的震撼。

  《生死罗布泊》有很强的悬疑和惊悚的元素。虽然惊悚和悬疑的元素一般与工业题材、主旋律电影无直接关系,但可以增强它的戏剧效果,提高主旋律工业片的艺术观赏性。三位地质队员兼地质作家郭友钊、刘扬正、梁守德看完《生死罗布泊》后激动不已,挥笔写下《人性之美》《大壮大美 震撼心灵》《从萧继业到阿扎提》三篇评论,并表示:“影片在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拍摄,是中国电影史上拍摄条件最为艰难的一部电影。影片不仅将罗布泊奇特壮美的自然景观展示给了广大的观众还令人心灵感到了震撼。”

  永不过时的奉献精神

  可贵的是,《生死罗布泊》不仅塑造了地质队员的形象,更精彩的是表现了他们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位看过影片的新疆记者说,《生死罗布泊》虽然不是浪漫的感情片也不是煽情的娱乐片,但看片中,自己几次被感动得流泪,正因主人公无私无我的奉献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评价该片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比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现在是一个商业时代,人们都讲究利益。但是,这不是生活的全部,假如你看看这部影片,你就知道比金钱更可贵的是生命,比生命更可贵的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的那种理想信念和为这种理想信念不谈条件地无私奉献。从电影《生死罗布泊》的地质队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个人的社会存在价值,看到了个体生命角色的历史意义。一个人,只有当他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人民的命运紧紧捆在一起时,才会迸发出无穷的精神力量。

  是的,在这种大无我、大无畏的理想信念面前,连死亡也会黯然失色!


(编辑:孙育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