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花香的乐合之境——听谭盾新作有感

《人声与12只鸟及民族乐团的即兴》演出现场 罗晓光 摄
听谭盾亲自指挥自己的作品已不是第一次,而2012年6月8日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一场音乐会是感受最深的一次。在这场音乐会上,谭盾与著名歌手朱哲琴、青年二胡演奏家谭蔚以及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合作,为首都的观众献上了4首他创作的民族音乐作品,而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人声与12只鸟及民族乐团的即兴》和二胡协奏曲《卧虎藏龙》。
《人声与12只鸟及民族乐团的即兴》说是声乐协奏曲,其实不过是一首加入人声的器乐即兴曲。但就是这加入的人声片断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原始的感觉,民歌手朱哲琴的“另类”演唱,无论从音色还是风格上都令人想起了遥远部落中先人们的质朴之声,它时而缭绕,时似“哀鸣”,让人心动、心栗、心颤。
谭盾的这首作品有偶然音乐的因素。演奏时,12只装在笼子里的小鸟由乐手们手提着,分别置于舞台的不同区域和不同角落,它们随着乐队的演奏、特别是朱哲琴的演唱(还有嘴里吹着的模仿鸟叫的特殊哨子)不断发出清丽的叫声,这种叫声与现场的音乐演奏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如临自然、清新寡欲的超凡意境,在这里,人声与鸟语的直接对话,以一种极度和谐的气氛达到了自然的皈依。
谭盾在乐曲演奏之前对观众讲了一番话,其大意是赞美鸟的“歌声”,赞叹大自然的魅力,希望借助自己的音乐,表现出天、地、人之间的完美合一。他还反复强调了“心悟”的力量,道出了有“心”才有一切的真实想法,并敦促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延续和发展我们的生存空间。谭盾的这番话使我在以下的听乐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感受。正是这种偶然音乐手法,表现出了人们最直白的愿望和最“简单”的认识。我以为,谭盾希望在自己的音乐中展示出中国道家学说的“气韵”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合碰撞,同时又希望以佛家的“心悟”来将其进一步升华,实为“用心良苦”的创作构思。当作品完整地呈现出之后,我感觉其中所突出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所体现的是音乐中蕴含的深邃感。在这里,作曲家借自然来寓意,强调的是心灵回归般的“自省”。《人声与12只鸟及民族乐团的即兴》将真鸟带上舞台,使这些“天生的歌唱家”加入到人类的音乐之中,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意。20世纪的法国作曲大师梅西安,曾以研究鸟类音乐语言著称于世,今天的谭盾可谓“步其后尘”并在实践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探索性的成就。
《卧虎藏龙》是谭盾荣获奥斯卡原创电影音乐奖的作品,改编成二胡协奏曲的同名作另有一番风味。六个乐章的结构概括了电影音乐的全部精华,而二胡独奏部分则取代了原作中的大提琴独奏部分,这样一来,音乐就显得更加风雅化、韵味化、民俗化,使人们听后多了一分熟悉,多了一分亲近。
担任独奏的青年二胡演奏家谭蔚技艺出众,我尤其喜欢她的音色和她拉琴时的感觉,很有秀美的气度和内敛的张力。《卧虎藏龙》是一部宏伟的音乐,打击乐部分尤其偏重,这虽然是曲中难得的特色,但对于音量单薄的二胡来说,“打压”的现象在所难免。然而谭蔚在演奏时的应对与掌控恰到好处,手中的二胡从未因“打压”而“沉寂”。这个姑娘拉琴非常自然,右手运弓的“内蕴”感很强,左手那些富有表情的“滑指”特别富有味道。
弦乐音诗《天影》是谭盾于1983年创作的作品,全曲以“散、慢、急”构成三个乐章,既运用了富有民族性的主题又尝试了诸如压弦、轮转拨弦、琴板弹指、夸张滑指等新颖的现代技法,表现出了许多新奇和耐人琢磨的效果。作曲家虽以写实的手法“勾画”音乐,但却以写意的感觉“凝练”音乐,而这一切都是要表达出“天影在人的心中”的思想主旨。
当晚的开场乐曲是《奥运序曲:英雄》,这是本场音乐会中最“应时化”的作品,音乐挺热闹但没什么意思,乐曲中间出现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主题多少有些滑稽。然而作为音乐会开场曲,无论是宣泄感还是政治意义都有着较为合适的效果。
我听谭盾的音乐有一点体会,他的音乐并不怎么感动人但却能够给人带来很多感触,而这种感触往往能够让人们思考,促使人们用另样的眼光、另样的角度去看待艺术、接触艺术、了解艺术。本场音乐会中演奏的四首作品,就很好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事实证明,谭盾的作品并非都是无旋律的标新立异之作,他也能写出好的旋律和民族感强烈的音乐,而这些音乐同样反映出他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以我个人的喜好,最愿意听到的也正是他这样的作品,至于那些其它的“先锋派”探索,我则宁愿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是有着63年历史的老牌乐团,多年来,它一直肩负着振兴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光荣使命。在当晚的音乐会上,这个几乎全部由年轻人组成的、焕然一新的乐团,表现出了充满朝气的精神状态和成熟老练的演奏水平,他们以均衡的实力和灵敏的感觉,很好地完成了整场演出任务,同时也表现出了乐团对现代音乐较快的适应感和娴熟的驾驭力,总之,这是一个有实力、有灵气、有经验的乐团。
英雄辈出,鸟语花香,天影呈现,卧虎藏龙,这就是谭盾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带给观众的一份音乐大礼,也是作曲家将天、地、人、乐加以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编辑:伟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