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艺特色品牌 构建南通和谐文化
——访南通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羌怡芳
本报记者 孟祥宁
在江苏省南通市,一说起“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几乎家喻户晓。这个由南通市文联创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开展几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满足了当地老百姓对文艺的精神需求,实现了文艺与老百姓的零距离,得到了南通文艺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一年一度的“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已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文艺风景线,广大文艺家文艺作品的展示阵地和文艺创作的交流平台,也成为南通市文联影响广泛的著名文化品牌。为此,本报记者就“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对南通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羌怡芳进行了专访。
记者:今年的“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已经是第四届了。通过对南通的部分艺术家和群众的采访,我了解到,“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近年来在繁荣南通市的文艺创作,充分展示南通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创作成果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第四届“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更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声势浩大、影响广泛。南通市文联为什么要策划这项活动?
羌怡芳:南通市文联具有艺术门类齐全、艺术人员众多、社会联系广泛等优势。但长期以来,我们开展文艺活动基本以文联各协会为单位,相对比较分散,规模不大,加上受人员、经费等条件的影响与限制,文艺活动一般只是在文艺界内部展开。因此,我们文联一直在琢磨,如何发挥文联优势,将比较分散的协会力量整合起来,开展高水平、上规模、多层次、有影响的系列活动。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精心策划,我们决定在每年5月份,发动文联12个专业协会、8个县(市)区文联的4000多名会员集中开展文艺展示活动,并将该活动命名为“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市文联具体主办开幕式和闭幕式为两头,12个专业协会和8个县(市)区文联共20个团体会员共同承办多项文艺活动为主体,力求“两头上规模,主体求丰富”。
作为“文化南通”建设的生力军,努力开创南通文艺工作的新面貌,打造文艺活动的新品牌,是南通市文联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证明,这种活动模式是成功的,不仅全面整合了人才资源,创新了艺术品牌,更重要的是搭建了“文艺与群众零距离”的展示平台,使文艺真正走向社会,走近群众。
记者:南通市文联“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几年来每届都有新特色,今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四届文艺展示月活动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羌怡芳:第四届“五月风”与往届相比,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一是围绕重大主题进行精品创作。“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的开幕式就是我们文联专门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专门创作的大型情境歌舞《中国红》。《中国红》由南通市文联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各文艺家协会参与创作,近百名文艺家参加演出。该剧以人的精神风貌为艺术创作的独特视角,充分利用红旗、红绸、红腰鼓和中国结等,在歌舞的宏观抒情和戏剧的微观写实中,歌颂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红》中的《最美的色彩是中国红》、《报春的鸟》、《欢庆与建国》、《猪元宝富了》等所有节目都是原创,充分展现了南通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迎接新中国60华诞的喜悦心情。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文艺展示月通过展演、展览、展示、展映、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了24项文艺活动,为南通广大市民奉献了一道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二是注重对作品的点评指导。我们分别邀请了著名作家范小青、赵本夫、赵丽宏,著名文学评论家汪政、徐晓华、王周生,省舞协专家黄素加、束中发、胡春田,省杂协专家曹志龙等专家对文学、舞蹈、杂技等作品进行指导。我们还召开作品研讨点评会,市曲协组织专家对所征集的新创作品中的优秀作品进行面对面点评。市书协组织专家对10位青年书法家的50幅作品进行了点评。此外,市作协召开了中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启东文联召开了“沙地文学”研讨会,这些举措对作品质量提高很有帮助。
三是重点培养推介青年文艺人才。“五月风”期间,市书协举办了首届青年书法家提名展,市舞协举办了首届青年舞蹈大赛,市装裱协会举办了第四届装裱作品展,市音协举办了新创歌曲演唱会,如东文联举办了10年推新人大赛获奖作品展演等,这些对青年文艺人才的成长十分有利。
记者:在今年的文艺展示月活动中,由南通市摄协承办的南通市“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摄影展用精彩影像记录和展示了南通市近年来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成就。举办这样的摄影展览有什么特别意义?
羌怡芳:南通市市长丁大卫同志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09年6项主要工作任务。特别是把扎实保增长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提了出来。“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是我市今年工作的主线。保增长,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保稳定,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如何冲出“重围”、逼走“寒流”,实现保增长、达小康的目标?市文联动员摄影家深入生产生活一线,用手中的相机实地“扫描”,寻求答案,显影结果:我市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市委的部署,坚持危中抓转机、难中勇攀高,全市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好于预期、好于前期。
为了展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危中抓转机、难中勇攀高的精彩瞬间,我们特地策划组织了这次摄影展。这些饱含广大摄影家创作热情和激情的作品大力讴歌了南通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之美,讴歌了近800万南通儿女的激情投入与智慧创造,旨在传递南通市各单位、各行业“三保”中出现的积极信号和创造的宝贵经验。
令人激动的是南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一民专门观看了展览并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南通市文联组织的这次摄影展非常好,展现在观众眼前的这些作品就是南通市广大干部群众“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的最生动、最形象的诠释。希望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进取、更进一步,围绕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江海特色的艺术精品,为南通市“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样的评价对我们是莫大的鼓励。
记者:每年的文艺展示月活动都进行得异常精彩,已经成为了南通市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观众的认可度非常高,可见南通市文联为此活动付出的努力。在您看来,文艺展示月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羌怡芳:举办“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仅仅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而如何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如何塑造文艺展示月的品牌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我看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整体联动、创新创优是“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的最大特点。第一、第二届“五月风”共推出50多项重大活动;第三届“五月风”又举办了22项精品活动,其中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展览11项,共展览作品1000多件;论坛、研讨、报告会5场;表演类6项,演出30多场。本届“五月风”文艺展示月同样丰富多彩,高潮迭起,其中展演8项、展览9项、研讨讲座6项、展播1项,24项精品活动都组织得有声有色,深受观众好评。
首届“五月风”开幕式创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剧诗《南通歌谣》,以南通千年历史文脉为主线,我们组织全市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创作者经过三个月的创作与排练,将一台精彩节目奉献给广大群众。第二届“五月风”开幕式“长江第一桥——大型诗歌朗诵演唱会”,以正在建设中的苏通大桥为题材,同样组织了本市部分优秀诗歌和歌曲创作者,实地采风并创作了关于苏通大桥的7首诗歌和10首歌曲。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又将一台精美的节目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奉献给全市劳动者。第三届“五月风”开幕式,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大主题,隆重举办了“记忆30年·南通市造型艺术精品展”和“造型艺术创作论坛”。第四届“五月风”开幕式,则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主题,精心创演了《中国红》大型情境歌舞晚会,举办了“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大型摄影图片展。一至四届“五月风”集采风、创作、展演、展览、论坛于一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容高雅、形式新颖独特,每届都有新亮点,受到前来参加活动的江苏省文联领导和南通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市有关部门和广大文艺家们的一致好评。
文艺展示月活动中,各个协会和县(市)区文联举办的一系列贴近群众、有特色的活动同样精彩纷呈。这些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展示了文艺工作者在新时期的精神风貌和创作成果,打响了品牌,更极大地丰富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在对“五月风”文艺展示月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本次活动不仅在南通市区举行,而且真正深入到了社区、部队、农村、校园、企业等各个地方,做到了贴近基层、主动服务。南通市文联在活动中为什么如此注重“文艺惠民”?
羌怡芳:文艺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文联只有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才能有作为、有地位、有影响。为此文联不仅要搭建好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更要搭建好文艺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并使桥梁更畅通,纽带更坚固。
每届文艺展示月期间,文联都要组织文艺工作者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校园与广大群众直接见面,近距离接触,实现了良好的互动,体现了“艺术源自生活,艺术回报社会”的服务理念。在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五月风”活动期间,市书协开展了“书法家进企业”、“书法家进校园”活动,市美协开展了“画家进社区”、“画家进十里坊小学”活动,市民协组织民间文艺家走进高校办展览、开展讲学活动,装裱协会开展走进特色文化村装裱艺术交流活动,杂协开展杂技魔术进军营活动,影视协会进行了“新中国电影、电视60年”回顾展播。市文联艺术团在社区、军营、校园举办的“欢乐送给你”慰问演出活动,出现了“台上台下一片笑声,台前台后皆是朋友”的喜人场面。港闸文联每年举办的“五月风”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崇川区文联的文化艺术节,海门文联的“濠滨夏夜”文联专场,通州文联的精品小戏小品乡镇行,如皋市文联的“和谐社区”文艺巡演,海安县文联“欢乐送农村”大型巡演,深受社区和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
记者:“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几乎让南通市的全部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参与了进来。文联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羌怡芳: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得到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各条战线的文艺爱好者、各年龄段的群众演员的全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每届直接参加文艺展示月活动的文艺工作者有近千人,“长江第一桥”大型诗歌朗诵演唱会和《中国红》大型情境歌舞演出中的专业演员都有200人之多,来自街道、社区、机关的群众演员达千人以上,实现了演员与群众的良好互动。
活动中广大会员踊跃参加,一方面积极参与策划、创作、演出、宣传,另一方面团结协作,互相交流观摩、学习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增强,创造性也被充分激活。通过这样的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也使南通文艺百花园更绚丽,有力地促进了南通文艺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记者: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慧芬曾经这样评价“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五月风”文艺活动品牌年年有新思路、新亮点、新节目、新成果,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不断拓展文艺活动空间,增强了文联的凝聚力、影响力,不仅在南通,也在江苏省文联系统和文艺界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对于文艺展示月活动,今后如何更好地发展?
羌怡芳:感谢王书记对我们的支持鼓励。今后我们将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和拓展文艺发展工作平台,注重凸显南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日益繁荣的文艺创作,坚持把促进文艺发展与文化惠民结合起来,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机制、创新的举措,把“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这个品牌做强、做大,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为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创作·创新·创优
高龙民(南通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剧)
在策划南通市文联“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中,我们紧紧扣住了“创作、创新、创优”6字方针。
创作是文联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历届“五月风”活动中,我承担了开幕式大型演出的策划与总编导工作。节目中的所有作品全都出自南通文艺家之手,充分体现了该活动出作品、出人才的主旨。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每届“五月风”开幕式文艺演出,我力求一届一招,招招出新。首届的《南通歌谣》以骆宾王、董小宛、张謇、沈寿等8个历史人物为闪光点,创作、演出了一台既有历史文化意蕴,又有时代感召力的音乐舞蹈诗歌作品;《长江第一桥》在苏通大桥建成之际,用诗歌与音乐的形式,圆了南通人民的千年梦想;《中国红》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演出了一批优秀作品,为全市性的庆祝活动做好了准备。
创优是文联工作的职责与使命所在。文联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文艺家,是这个地区文化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文联应该是做“提高”工作的,我们必须拿出当地最高水平的文艺作品。
文联“五月风”团结了广大文艺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式,为人民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摄影服务地方发展大有可为
梁玉飞(南通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高级编辑)
在南通市文联举办的文艺展示月活动中,市摄协组织的摄影作品展每每作为重头戏,得到领导的重视,受到观众的欢迎。因为每次摄影展的内容都与本地经济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反映的都是干部群众普遍关注和喜欢的精彩瞬间。
在首届文艺展示月活动中,我们组织了“和谐南通”大型摄影图片展,全方位展示南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象,强化了人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识;在2007年文艺展示月中,我们和市美协、书协、民协一道举办了南通造型艺术展;在2008年“五月风”文艺展示月中,我们举办了“苏通长江大桥”专题摄影展。影展把大桥从奠基到建成的整个施工进程、先进技术、建设者风采的经典画面展示出来,使人们从画面中感知了建设者的伟大壮举及大桥造型之优美、气势之恢宏、韵律之和谐;在今年的文艺展示月中,我们举办了“扎实保增长、全面达小康”摄影展,充分展示了南通上下善于“危中抓机、难中攀高”的精神状态和取得的巨大成绩。
摄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好载体。我们组织开展影赛、影展活动,既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也有利于促进摄影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今后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摄影创作活动,创作更多精品力作。
为自己生活着的城市放声歌唱
王子和(南通市音乐文学协会会长)
我的故乡在河北唐山,而我在南通工作已整整40年,南通是我的第二故乡。多年来,我用自己胸中的一颗心和手中的一支笔,一直持续不断地为这座城市歌唱。这之中,就包括曾先后3次,作为主创人之一,为3届“五月风”文艺展示月开幕式文艺演出进行创作,共写出了10件作品。其中包括《南通歌谣》(2006年)中的两首歌词,即《通州筑城歌》和《春风吹过长桥》;《长江第一桥》(2007年)中的一首诗和4首歌词,即朗诵诗《我在平原仰望你》,歌词《美丽的梦想如日出》、《无声的美丽》、《大写的人》和《中国的光荣》;《中国红》中的3首歌词,即《最美的色彩是中国红》、《归来的春风》和《中国红》。
我的创作可以用6个字进行概括:热爱、回报、更新。热爱是我对生活的态度;回报是我对第二故乡南通的态度;更新则是我对艺术的态度。为了实现好这6个字,我一直注意从以下3个方面把握自己:第一,利用一切可能,不断地探究、学习南通的人文历史;第二,利用一切机会,到江海大平原上踏访、采风;第三,利用一切渠道,感受南通的风貌、品位。正因为如此,我才得以在热爱中保持创作激情,在回报中保持赤子之心,在更新中保持求索之思,也正因为如此,我所写出来的作品,总能在叙事与抒情之间,洋溢着鲜活、灵动、饱满的思想和艺术特质。
搭建活动平台推出文艺人才
谢骏(如东县文联主席)
围绕南通市文联“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活动,我们重点在培植文艺新人、打造文艺精品上下功夫,连续四届组织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活动。在首届展示月活动中,我们举办了少儿独唱独舞独奏比赛。第二届展示月活动,我们走进企业,举办了全县新世纪优秀创作歌曲展演,并在全县15个镇巡回演出。第三届展示月活动,我们组织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民间文艺等艺术门类的100多名文艺家到国家重点项目洋口港建设工地采风。本届展示月活动,我们举办了十年艺术新人获奖节目献演,受到观众欢迎。
开展文艺展示月活动,我们体会很深:一是南通市文联领导高度重视,每届活动亲临现场,使活动年年有新意,富有影响力和生命力。二是以人才促作品,以作品树人才。4年中,我县共有38名文艺家在全国各类赛事中展演获奖,有2名歌手荣膺央视青歌赛优秀奖,有12件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大展。三是整合资源,整体联动。活动调动了县文联及各协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了对外联络,先后与多家单位联合开展活动。四是整体推介,影响深远。四届“五月风”活动,文艺惠民达30多万人次,文联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