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取消桑玉柱金像奖获奖资格
//www.beihezdh.com    2010-01-15    作者:郭青剑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日前,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召开专门会议,经慎重研究,表决通过了《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关于取消桑玉柱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资格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吉林省摄影家桑玉柱涉嫌冒用他人作品参评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出严肃处理,决定取消桑玉柱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资格,收回获奖证书和奖杯并通报其工作单位。这是记者1月12日从中国摄影家协会就此事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的消息。

    《决定》说,经查,桑玉柱在申报参评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时,提交的参评作品中有四幅作品不符合申报规则。在组委会组织的调查中,桑玉柱书面陈述此四幅作品系分别与本省摄影家孟铁、温波共同创作。孟铁和温波二人均以书面陈述方式声明上述作品为共同创作,否认桑玉柱使用上述作品为“盗用”或“剽窃”。组委会认为,任何所谓“共同创作”的摄影作品都是由多名摄影家的集体贡献所构成,但此类作品无法真实地体现摄影家个体的创作水平及风格,不符合《中国摄影金像奖章程》总则中关于金像奖是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的规定,也不符合《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申报启事》第二条第一款中关于参评作品须是“体现本人创作水平与风格的作品”的明确要求,因而不能用为中国摄影金像奖参评作品。桑玉柱在申报时未对此情况加以说明,使该组作品得以进入评选,这种做法是极为错误的。

    当天的新闻通气会上,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秘书长、本事件调查组组长高琴通报了调查取证情况。她说,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于2009年7月7日评出并予以公示,8月5日在云南大理颁奖。11月,中国摄协接到举报,称桑玉柱冒用他人作品参评并获奖。中国摄协对此事十分重视,立即成立专门调查小组,展开调查工作。在此期间,无法找到真正的举报人,涉嫌被桑玉柱冒用作品的两位作者均不承认存在盗用或剽窃等多种情况,使调查陷入僵局。为了加大调查力度,中国摄协要求被举报人提供相关证据,并商请吉林省有关部门协助调查。今年1月6日,调查组派专人赴吉林省,先后在长春市、延吉市、安图县等地约谈当事人。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取得所有当事人对事件经过的亲笔陈述及其他证据和证言。组委会的最终处理结果也是基于以上调查,经严格论证后作出的。

    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成员、监理组副组长顾立群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在上述组委会专门会议之前,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听取了来自法律界、版权界、摄影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本届金像奖组委会、评委会部分成员的意见。他们从法律和摄影专业层面,对当事人的陈述、事件的处理依据及程序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尤其是对于“共同创作”这一焦点问题各抒己见。与会的许多人士认为,针对此事,认定方法只有一个,即看参评作品是否符合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章程和参评细则约定。中国摄影金像奖的创作奖征稿细则有明确规定,然而桑玉柱所述的“共同创作”与金像奖的申报要求是不相符的。同时,冒用他人作品参评,评委是很难发现的,此事的发生和处理对于进一步完善相关摄影比赛、评奖的程序是有意义的。主持组委会专门会议的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副主任夏潮表示,桑玉柱涉嫌冒用他人作品申报参评中国摄影金像奖一事,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从客观上对金像奖的崇高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中国摄协作为金像奖的联合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在收到举报之后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中国文联和组委会领导作了汇报,同时提出了对此事的处理意见。中国文联和组委会领导认为,中国摄协进行的调查是认真细致的,处理意见是严肃慎重的。经表决,组委会一致通过《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关于取消桑玉柱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资格的决定》。

    据悉,对于近年来摄影界时有发生的“造假”和违反参评规则等事件,中国摄协一向态度鲜明:坚决查处,绝不手软。2007年,在中国摄协主办的湖南壶瓶山、夹山、崀山风光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因有作品违反“不得改变原始影像”的征稿细则,主办方一次取消了54件入选佳作(含2幅入选精品)的资格,涉及的作品稿酬总额高达30余万元;2009年初,中国摄协根据网友举报,及时调查核实,取消了违反征稿细则的“长安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摄影大展入选作品《当街理云鬓》的入选资格,及其在第二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展览中所获的荣誉。此次组委会决定取消桑玉柱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资格,体现了对中国摄影金像奖严肃性和公正性的维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