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三俗”之风 营造良好文化生态
//www.beihezdh.com    2010-08-06    作者:钟艺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文化包含着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素,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对于文化的态度以及在文化上的追求,折射出这个民族或者国家的文明程度。中华民族的文化因子已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支撑精神的主要力量。其中,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弘扬,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

    近年来,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喜人局面下,低俗之风的盛行引起广泛关注。戏说红色经典、炒作负面新闻、曝光不雅照片、明星吸食毒品、代言虚假广告……种种有违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美德的不良现象,矮化了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侵蚀了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这必然会造成社会公德的萎缩和社会风气的鄙俗,从更深的层面来讲,就会阻滞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中央主要领导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胡锦涛总书记是在阐述文化体制改革有关问题时强调抵制“三俗”的。因此,在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抵制“三俗”之风,要靠主管部门的力量,需要相关部门和政策直接介入监管。要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领导,进一步明确相关规章制度,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引导。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努力为全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抵制“三俗”之风,还需要中国文联这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人民团体发挥积极的作用。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投身时代洪流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努力创作出反映人民火热生活、振奋民族精神、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要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占领精神文化高地;要注重树立模范榜样,发挥公众人物的社会影响力,引领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见贤思齐、追求高品质和高境界的风潮;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理论评论和评奖办节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创作导向,进一步推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

    抵制“三俗”之风,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润物无声的过程。无论是作为公共交流平台的媒体,还是作为文化创造和传播的每一分子,都要发扬人文关怀,积极担起社会责任,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尽职尽责,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尽心尽力。如此,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境界才会得以提升,民族精神才会得以传扬,时代精神才会得以构建。如此,灿烂的中华文化才会在时代良好的文化生态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激发出新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会真正取得大发展大繁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