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都在寻找张鹏翼。张鹏翼是清初中期著名理学家,闽西连城新泉人,字蜚子,号警庵,当地人称之为蜚子伯公。他虽已驾鹤西去三百余载,但我依然执拗地要去寻找他。
因为编辑《新泉》一书,张鹏冀突然闯进了我的视野。他一生创作过《理学入门》《读经说略》《芝坛集》《芝坛史案》《中华世统图说》《后四书》《立朝三谱》《芝坛杂说》《孝子传》《日读小记》《世统图》《圣道元亨颂》《警世格言》等六十余部作品,除已刊行的十余部外,另有四十余部未刊行,惜今已一部难寻。
张鹏翼主要提倡:不求仕进,强调检束身心,苦心修养,教化乡里。他博览经史,潜心理学,被誉为汀州学者第一人。他强调读书当思实践,切戒空谈。无论人文品格、治学态度、处世思想,张鹏翼都值得后人借鉴。
令人深思的是:在闽西偏僻的山间小镇,是如何诞生这位理学巨子的。
我到过新泉无数次,听说这里是张鹏翼的故乡,可我从未读过他的文章,更不知他的墓在何方。我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曾经赫赫有名的理学家,岂能致于如此冷清的处境!很多人知道新泉美食,知道新泉温泉,却不知道新泉有张鹏翼。
时值深秋之夜,当我和当地文友张弓获悉张鹏翼墓的地址后,当即赶到新泉背洋湖塘边,虔诚地拜谒张公墓。墓地开阔,落在微微拱起的土坡上,周围没有灯光,墓前是卵石铺砌的路面。天空亮着三两颗星斗,乡间的夜是那样的寂静,偶尔能听见虫豸在孤寂地低吟。墓碑上,个别字因白石历经岁月侵蚀,早已漶漫不清。主碑是清康熙年间礼部侍郎、内阁学士蔡世远所题的“大清醇学先生警庵张君墓”。副碑题有左副都御史雷鋐的题诗:“先生垂道范,幸获拜斯坟。瞻仰如山斗,程朱后一人。”雷鋐为汀州宁化人,曾殿试第一,馆师朱轼称之“天下文章第一流人物”,有《读书偶记》等书选入《四库全书》子部。副碑另有警庵门人黄中元撰联:“山川秀眉疑天井,理学灵光映孔林。”
一位民间学者,能引起朝中大臣蔡世远、雷鋐等人为之写传称赞,足见其分量非凡。这成为我坚定寻找他的理由。
我从新泉《张氏族谱》记下张鹏翼所有书目,真可谓著作等身之大家。倘若这些作品尚存,那是一笔何等珍贵的文化遗产。惜年代久远,或因保管不善,或因遭水火之灾,清光绪年间,朝廷派官员征集其作时,便仅存半数,余皆散失。及至民国,上杭大儒丘荷公(丘复)在其随笔《愿丰楼杂记》中称,尚在读张鹏翼的《芝坛杂记》,可见其书仍在坊间流传。四十年前,新泉纪念馆负责人在杨家坊尚见张鹏翼的《桑梓录》,时隔数日再去寻找,却已踪迹难寻。如今,一本张鹏翼的遗著也没能找到。
历时半月寻找,除找到清代张伯行、雷鋐、王月船、张瀚等人写他的数篇(首)诗文外,仅找到张鹏翼的一首七言律诗。又寻找半个月,终于找到张鹏翼的三篇文章。
在新泉“百事通”张汝莘先生的帮助下,我找到张鹏翼为姑田《蒋氏族谱》写的序文。从中获悉,张鹏翼家族与蒋家存在姻亲关系。张鹏翼曾受纸商蒋少林之邀,到蒋家为其子传道授业,在张鹏翼悉心教授下,蒋氏四个儿子皆考上秀才,有的后成贡生、任教谕,有的后任泉州守备。
在文友助力下,我又相继找到张鹏翼为庙前丰图《邓氏族谱》写的序文,并得知其母为丰图邓氏。受舅家邀请,其曾在丰图村教书,为村里培养过一些人才。
几经周折,我找到宣和洋贝《巫氏族谱》,惜未能找到原谱,族谱抄写者巫腾霄曾向张汝莘透露,旧谱有张鹏翼的序言。手抄谱有文字透露,旧谱被人为火毁,序文便灰飞烟灭了。
张鹏翼与上杭文人交情甚密,其门生黄丈于南阳竹山办过私塾,常请恩师前往授课。先生过世后,黄丈曾塑两尊雕像供奉:一为朱子,二为警庵先生。该事迹记载于雷鋐《经笥堂文集》的《竹山精舍记》中。
我还发现与张鹏翼存在师友关系的有两位:一位是上杭儒者吴无双,另一位是连城隐士林赤章。前者曾授以张鹏翼明代理学家薛暄的《读书录》,后者曾授以其朱熹的《近思录》《朱子全集》。两者对张鹏翼的理学研究起到了很大帮助,尤其后者与其还有学术方面的深入探讨,不少论及心性理学方面的手札被童积超所珍藏。童积超很可能是林赤章之门生或助手。惜如今那批信札已不知所终。
在寻找过程中,我不时有新的收获。文友丘甫田为我找出张鹏翼的堪舆文章《杭川文塔课》。阅毕此文深感其行文思如泉涌、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气势恢宏。据悉,此文为其受康熙年间的上杭县令蒋廷铨之邀而撰。上杭文友杨一迦帮忙找出《中华文学家大词典》,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出版物,里面有较大篇幅介绍张鹏翼的传略。
在宣和培田《吴氏族谱》中,我找到张鹏翼将河源十三坊供奉的“蛤蝴”公太改成“珨瑚”公太的文字记载。我还找出清代贡生张瀚撰写的《张鹏翼传》,其中详细介绍了张鹏翼其人以及其理学思想精要。
我终于发现《四库全书》的史部竟然收录22篇张鹏翼的文章,文章源于其《芝坛史案》,但如何才能获取文本,却又成为一个难题,那是湖北巡抚的采集本。
我想,一个地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只是有好吃好喝好玩的,而往往是因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特殊的人文景观。如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诗,游客便慕名而来,又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与凤凰古城。张鹏翼是属于新泉独特的人文景观,也是闽西稀缺的文化资源,亟待后人的深入探究,并宣传。
在寻找张鹏翼过程中,我才逐渐明白,昔日汀州郡守王月船为何不顾路途艰难赶到新泉,夜宿东山楼,黎明即起为其造坟,并行祭拜。也领悟到当年殿试第一的进士雷鋐,缘何对其崇拜得五体投地,两次由京返汀均前往新泉拜谒先生之墓,并为其撰写了两篇文章。而汀州王郡守诗云:
鹿洞鹅湖见典型,
幸然高望碧层层。
轻花静霭藏书阁,
小雨潜荧课读灯。
事业虚留将相谱,
文章得有圣贤明。
殷勤董子坟前拜,
志学伊颜永服膺。